为了坚决遏制假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近期财政部发文,要求各地财政部门在6月底前,完成入库PPP项目纳入政府性债务监测平台情况梳理核实工作。
对于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PPP项目,将从PPP项目库中清退出库,并中止实施或转为其他合法合规方式继续实施,其中继续实施的项目要做好隐性债务化解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这将对拟投资13万亿元的PPP项目产生影响,一些增加隐性债务的PPP项目将被处理。
PPP项目是否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按照财金〔2019〕10号文来判断,只要是依法合规的PPP项目就不存在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所谓10号文,就是今年3月财政部公布了的《关于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出台主要目的,是通过明确合法合规PPP项目的正负面清单,来为防止地方政府假借PPP名义举债融资,避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从而推动PPP模式规范发展。根据10号文明确的PPP项目正面清单,规范的PPP项目主要有6大条件,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完全与项目产出绩效相挂钩的付费机制,不得通过降低考核标准等方式,提前锁定、固化政府支出责任。
在PPP项目的负面清单中,排在首位的是PPP项目中,存在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资代表向社会资本回购投资本金、承诺固定回报或保障最低收益的。通过签订阴阳合同,或由政府方或政府方出资代表为项目融资提供各种形式的担保、还款承诺等方式,由政府实际兜底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风险的。
财政部已经明确,上述负面清单中的PPP项目已入库项目应当予以清退,项目形成的财政支出责任,应当认定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依法依规提请有关部门对相关单位及个人予以严肃问责。上述地方财政人士告诉第一财经,目前当地纳入隐性债务统计的PPP项目,基本上当地以为上级政府会有专项资金来解决的项目。这次清理PPP项目是否增加隐性债务行动,就是为了让地方统一规范PPP项目口径并纠正过来。
在今年防风险攻坚战下,不少地方相继发文制定了化解隐性债务方案,随着规范PPP项目的边界清晰,新一轮PPP项目清理行动已经展开。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中入库PPP项目8839个,入库项目金额约13.4万亿元。(市场开发部 周捷供稿)
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2kCZWNo6X0iA_4-2oldF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