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共清理PPP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规范运作推动PPP高质量发展
2018-05-11

财政部近日发布消息,各地开展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集中清理工作,截至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上报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按照“防风险、促规范”的要求,PPP工作着力加强规范运作,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实现PPP项目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PPP改革是推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吸引鼓励民间投资的一项重要举措。自2014年以来,PPP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环境治理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财政部通过建立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实现线上动态监管和信息数据多元分享。

PPP“清库”工作源自去年11月财政部的部署。当时财政部发文,明确“进一步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运作,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并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开展本地区项目管理库集中清理。

此前,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PPP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需要给予足够重视。比如,地方政府方面,过于重视短期投资效果,而轻视长期风险防范;社会资本方面,注重短期利益而轻视长期运营,“项目建好就拿钱、项目落地就走人”。

对PPP的“防风险、促规范”一直在进行中。去年5月,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下发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其中就要求地方政府应当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严禁地方政府利用PPP等方式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此外,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是保障项目合同履行、防控中长期财政风险的关键。根据规定,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

目前,财政承受能力10%的限额有力控制了各地PPP项目的数量、规模,但部分市县支出责任已超出限额,需引起警惕。对此,财政部表示,将坚守规范运作的底线,严控财政承受能力10%的红线,“对支出占比7%到10%的地区进行风险提示,对超过10%限额的地区暂停新项目入库”。

近期,稳步推进PPP的重要信号陆续发出。比如,制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条例,列入国务院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工作协同合作、拓宽金融支持渠道等七大政策保障,鼓励运用PPP模式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

统计显示,一季度PPP管理库落地项目数量和质量得到了双提升。3月末,累计落地项目总数3324个、投资额5.5万亿元,落地率44.8%;累计已开工项目1375个,占落地项目总数的41.4%。(市场开发部 周捷供稿)

转载自:http://www.bridata.com/front/article/detail?id=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