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国资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 PPP 业务财务风险管控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该通知明确提到央企要审慎开展PPP业务,明确自身 PPP 业务财务承受能力的上限,对PPP业务实行总量控制。
通知称,近年来,随着国内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项目转变为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中央企业主动适应改革要求,积极参与 PPP项目,有关业务快速增长。但 PPP 项目投资金额大、回报期长、部分项目操作不规范、大量资产负债表外运行等,加大了企业财务风险。为加强中央企业境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 PPP 业务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并下发通知。
通知主要包括四条:明确财务承受能力边界、严格财务风险源头管控、优化项目资金安排、规范 PPP 业务会计核算等,而每一条又分为具体规定。
目前,央企已是PPP项目的绝对玩家。根据有关数据,截止2017年9月,今年新成交的项目已经达到3.17万亿元,而八大建筑央企上半年中标PPP项目总投资额就已超1.5万亿。目前央企的负债率普遍高企,央企参与PPP项目的资金大部分自于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风险。今年金融工作会议以来,防控风险成为金融工作的主基调,因此文件出台也显得顺理应当。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文件下发,对央企未来PPP的市场份额的拓展在短期内影响较大,这个文件主要是规范央企的PPP项目,避免债务风险,避免预算的软约束,在规范PPP项目规范政府债务的同时,也能为民营资本参与PPP项目腾出一定的空间。(市场开发部 周捷供稿)
转载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A3OTYzNg==&mid=2658690786